林老师,你为什么不做教育了
“林老师,你为什么不做教育了?”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朋友们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
缘起教育
2018年,我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正在做教育的陆佳琦老师,聊嗨之后,我投身教育事业进行了第三次创业,直到2019年底退出这个创业团队,自行研发职场教育系统,仅经历了一年多时间,我经历了非常丰富的教育事业积累。
这期间,我们带领团队共同从idea到落地,实现了单词筋斗云这款产品的内测、上线和运营;
这期间,我们带领团队开疆拓土,去过珠三角地区(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多个城市多个公立学校上公益课,给无数小学朋友们带来欢乐(单词筋斗云的上课方式,没有一个同学不爱听的。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给自己逗乐了);
这期间,我们带领团队做过多个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课题班,与一班孩子培养出了感情;
这期间,我带领过三个课题班,多次上讲台给孩子们讲课。最长的班有三个月,结班对孩子们还依依不舍;
这期间,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不容易、第一次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事业是一份很有福报的事业……
教育体制
但,我一直反感于“应试教育”体制。
我的创业伙伴陆佳琦老师的教育水平,是可以给到全学校校长和老师们上课的水平。但,他依旧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
我不是科班出身。多年来,我的职场技能全靠“自学+实战”的方式获取并取得不错的成果,但缺乏相应的那张“白纸黑字”。因为中国素来有“学历>能力”的潜规则、一直有“一张A4文件批判一个人”的习惯,鉴于这种不太好的风气,我并不能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环境里呆太长时间,再加上我从小信仰的“实战教育”,于是我选择了离开体制内挂钩的教育事业。
陆佳琦老师用自己的事业证明了想象力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我要用我自己的事业来证明“能力>学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请注意,在这里我并非否认学历的重要性。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不仅适用于物理学,更适用于整个宇宙万物。这就是我为什么用了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述我的观点,因为这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学历相当重要,能力亦是如此。
但在职场上,分为两个阶段:
职场新人:刚从校园步入社会,这个阶段“学历>能力”
职场老人:在职场混了好几年了,这个阶段“能力>学历”
研发系统
离开单词筋斗云的创业团队后,我把自己关起来一个多月,深度思考我过去一直坚信的“实战教育”观点和陆佳琦老师给我的启发,结合我以及身边多位朋友过去的职场经历和创业经历,写出了“职场综合成长力CEMIT教育系统”的雏形,也就是系统理论。
后来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在多位职场老师的帮助下,慢慢打磨出现有成型的这套职场教育系统。
2020年3月,基于“职场综合成长力CEMIT系统理论”开发的职场智库网站“CEMIT智库”正式上线;
2020年4月,基于“职场综合成长力CEMIT系统理论”开发的职场成长力智学节点课程系统正式上线;
2020年5月,基于“职场综合成长力CEMIT系统理论”开发的职场成长力智能评测系统正式上线。
至此,这套为提升职场人综合成长力的职场教育系统,完成了从“系统理论”到“落地产品”的部署;完成了从成长力分数评测到点对点查漏补缺式提升的点线面部署。
而后,我自掏腰包运营该教育项目近一年时间,没有风投,也没有融资。
这期间,也有朋友劝我去找风投,也有风投机构的人找过我。但
赚钱孵化
众所周知,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草根创业更是九九九九死一生。资本市场加持的产品,一直都是“先梦想再赚钱”的路线,但拿了风投的钱,进入资本市场,意味着创业项目不太可能按照自己创业的初心来走,特别是教育事业。失去了初心,何谈教育。
所以在风投与融资这件事情上,我一直走得很谨慎。我的战略是短期内不走资本市场这条路,我要让时间来证明,我的这套系统是有效的、是高可行性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不能让急躁的资本市场埋没了这份创业的初心,埋没了教育的初心。
这套系统,就像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梦想。
我给自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自给自足孵化这个孩子,等它成长为一个青少年,有了稳固的独立思想和根基,再让他出去社会独立行走。
就这样,我调整了公司的战略——20%孵化我的梦想,80%赚钱养家——也就是“先赚钱再梦想”的发展战略。
我带领团队,重新做了一个新品牌,叫同步赞。这个品牌专注于思维与创意,思维方面也与教育挂钩,但更重要的是创意服务——也就是企业服务——商业模式清晰的业务。
所以,就有了现在朋友们看到的,我们的主营业务发生了改变,目前主要帮客户做品牌创意和品牌包装服务。
教育这个事业,我们一直没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