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
今天下午琅琊阁私董沙龙活动特别精彩。黎远会长给我们分享一个主题:创业,从优秀到卓越。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黎远会长。黎远会长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私董会教练公司Vistage的国际教练。Vistage私董会在全球有25000名国际会员,以及1900多位国际教练。这些国际私董会教练平均年龄67岁以上,黎远会长是Vistage私董会全球最年轻的教练,今年54岁~
黎远会长20年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近20年在以色列、日本、欧洲、北京、深圳开私董会,私董会探讨内容涵盖认知、健康、家庭、事业、圈层。
黎远会长他们的首席导师是Jim Collins,吉姆·柯林斯,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
吉姆·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实验室,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
吉姆·柯林斯的代表是两本书,一本叫《Built to Last》,中文名《基业长青》,另一本叫《Good to Great》,中文名《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是全球公认的管理经典作品,两本书都入选了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20世纪20本最有影响力的商业畅销书”。
今天是琅琊阁第50场私董会沙龙,主题就是“从优秀到卓越”,这注定是一场思想的碰撞,非常深刻,非常精彩。
黎远会长通过跑出一个问题,正式进入沙龙研讨。
有一些长期表现平庸、甚至是半死不活的公司,为什么会变成伟大的公司?是什么样的特质让这些公司腾飞?
有人说:创始人发心正;
有人说:创始人有前瞻性眼光;
有人说:创始人认知水平足够高;
有人说:团队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有人说……
这个问题很深刻。本质上今天这场沙龙也是会长带领大家深入解读《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这场内容在其他专业读书会收费都是几千上万的。在我们琅琊阁私董会沙龙,不收费。同时我们现场不带书不读书,会长对这本书已经倒背如流、深入骨髓,他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大家分享,整个沙龙现场笑声不断,气氛非常活跃融洽。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吉姆·柯林斯团队耗时5年,通过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找到了出人意料的答案。
首先是他们这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市面上大部分的商业类书籍的写作思路是找一些已经成功的明星公司,研究它们的发家史,从中总结出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贴近客户、自主创新、价值驱动,然后宣布这些共同特征就是这些明星公司成功的原因,我们只要学习这些特征,就可以复制它们的成功了。
但是这样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是不够严谨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不成功的公司也可能做到了贴近客户、自主创新等等等等,但最终还是不成功的原因。
吉姆柯林斯发现问题所在:这种研究方法没有对照组。这就好似,临床试验上想要验证一种药物有没有疗效,必须设置对照组。通常是把实验对象分为三组:服药组、服安慰剂组、什么都不吃组。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三组病人的反应,才能得出比较谨慎的结论。吉姆·柯林斯团队就借鉴了这种研究方法,通过设置三组公司进行严格地对照观察:
样板公司,11家;
对照公司①,11家;
对照公司②,6家。
吉姆·柯林斯团队从世界五百强中选择实验对象。他们对于什么是从平庸到伟大,有着严格的界定标准:
这些公司要有30年以上的历史,在前15年中,它必须要平庸,累积股票收益率要小于或等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后15年中,它必须要伟大,累积股票收益率要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根据吉姆·柯林斯团队的描述,他们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严谨性,需要排除研究对象的成功有偶然的运气成分以及其他非客观因素存在,所以把最短期限规定为15年,这个周期足以排除偶然的运气成分,以及个别非客观的因素。
15年的累积股票收益率要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这个要求非常高,像沃尔玛、英特尔、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赫赫有名的明星公司也才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2.5倍。
同时吉姆·柯林斯团队还排除了另一个特殊情况:如果某个行业在这15年中恰好坐在了风口上,整个行业的收益率都大大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这个行业内的公司就不予考虑。
按照他们团队这种极为苛刻严谨的标准,吉姆·柯林斯团队选择了1965~1995年这30年作为时间区间,并且对在这个区间内上过美国《财富》500强的一千四百多家企业进行了拉网式筛查,最终只找到了11家符合标准的公司,这11家公司被他们用来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实现了从平庸到伟大的样板公司。
样板公司有了,还需要两组对照公司。吉姆·柯林斯团队筛选出来的第一组对照公司有11家,他们和之前的样板公司非常相似:行业、规模和业绩。作为对照组,这11家公司从来没有实现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第二组对照公司有6家,他们虽然实现了短暂的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但是时间很短,昙花一现,然后又跌落低谷回到平庸状态。
上图,黄色线是样板公司,绿色线是对照公司①,蓝色是对照公司②。
通过对这三组公司的深入研究,对比找出一些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样板公司在实现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的过程中都具备的,且是另外两组对照公司都不具备的。最终研究出来的这些要素就是解开从平庸到伟大之谜的钥匙。
吉姆·柯林斯团队展开工作,分别调研搜集了这三组公司在过去几十年中股市的变动情况,以及跟这些公司相关的所有公开新闻报道。然后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这些公司的战略、文化、财务、人事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定期展开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探究数据背后的意义。
在不懈努力的深入研究下,吉姆·柯林斯团队得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结论: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确实是有章可循的。并且他们团队为所有读者找到了几个实现跨越的关键要素。
这三个关键要素是:
人、战略、动力机制。
三个关键要素对应的关键词是:第五级经理人、刺猬理念、飞轮效应。
第一个要素是人。
也就是团队。而这群人里面起关键作用的是领导者,而且是处于能力金字塔最顶端的领导者,我们称呼他为第五级经理人。
吉姆·柯林斯团队的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实现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的样板公司,在这些公司里的关键职位上都拥有第五级经理人,而对照公司就没有这样的领导者。
所以一个公司能不能实现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这家公司的关键职位上有没有第五经理人。"极端谦逊的性格"和"强烈的专业意志"是第五级经理人的两种特有素质。平和而执著,谦逊而无畏,是第五级经理人具有的双重性格。在此基础上,吉姆·柯林斯团队又列举出了第五级经理人的一些性格标签:安静、谦逊、平和、沉默寡言、羞怯、和蔼、温顺、不爱抛头露面、不惹眼、不自以为是……
比如,马化腾、张瑞敏、任正非、比尔盖茨等等。
第五级经理人他们认为:
1、必须以公司的利益为重;
2、员工的价值高于自己的权威。
这两点都非常重要。他们对自己,时刻保持着极为谦卑的人格;对员工,时刻认为大家都是公司的老板,自己只是个职业经理人。
第五经理人是一群超理性的人,他们除了应有拥有极度谦卑的人格,还有着极度坚定的意志。他们热爱做正确的事,用他们超级聪明的脑袋,带领整个团队实现共同的梦想。
第二个要素是战略。
战略的两大标准:聚焦、坚持。
黎远会长用一个词来比喻这个战略要素:刺猬。这个比喻,最初来自一个古希腊寓言,大概意思是这样:
人们都知道,狐狸知道很多东西,古灵精怪招数多;而刺猬悠哉悠哉,只知道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保护自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在这个寓言中,狐狸的招数虽然多,但总有山穷水尽、无计可施的时候,比如它们用了很多方法去抓刺猬:他们偷袭、猛扑过去、装死等等,但每次都被扎一身的刺而无功返回。
狐狸们永远不会从刺猬身上学到的一点是:如何只“完美”地做一件事:保护自己。
刺猬们因为这一招,没谁能奈何得了它,包括狮子老虎。即使是最终搞定它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公司战略这个要素上,吉姆·柯林斯团队研究发现,那两组对照公司更像是狐狸,他们总是有各种奇思妙想,想着同时去想、去做很多事情,但由于缺乏一致性和耐性结果失败;而样板公司更像是刺猬,它们只知道一件大事,在这件事情上坚持不懈,结果成功实现了跨越。
作为第五经理人,在一件大事上,必须从三个方面去深入思考。第一,我们最擅长干什么事;第二,我们对什么事最感兴趣;第三,怎样才能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回报。
这就是吉姆·柯林斯团队提出的“刺猬理念”。关于如何找到属于自己企业的“刺猬理念”,黎远会长用一个三环理论帮大家解读:
第五经理人带领团队/企业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对做什么事情有最大的激情和热爱?
2、我们做什么业务是最擅长的,或者说我们有能力把哪些事情做成世界上最好的?
3、什么最能驱动我们的经济引擎?也就是机会。
回答这三个问题后,我们把这三个问题分别画三个圆环,这三个环交叉的地方(也就是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重叠领域),就是团队/公司的战略方向。
吉姆·柯林斯团队研究发现,那些实现了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的公司,他们的战略都符合三环理论。他们对这三个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答案, 他们明白自己对什么事情充满热情,能在哪些领域成为最优秀的,能抓住哪些机会去大展拳脚并且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他们有了一个明确聚焦的战略目标,这使他们会坚持不懈地专注在这件事情上,聚焦所有资源,大展拳脚,最终实现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
第三个要素,动力机制。
解读动力机制这一要素,黎远会长给我们画了一个飞轮,关键词就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大概理论就是,假设在你面前有一个巨型轮子,很大很重。现在你要想办法让它快速转动、越快越好直至腾飞。
由于轮子很大很重,你使出浑身解数来推它,它依旧纹丝不动。你毫不气馁、坚持不懈,继续朝同一个方向发力,带领团队一起发力,在团队合力之下,轮子终于缓慢地转动了一点点。
由于整个轮子太大太大了,这点变动显得微不足道,旁人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来。这个时候就是考验经理人的时候了。第五经理人带领团队继续一点一点地推动,轮子非常缓慢地转了第一圈,然后是第二圈、第三圈……前面几圈速度没什么明显变化,但是当轮子转动到更多的圈数,比如数百圈之后,大家会发现,这个时候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就可以让轮子飞速转动起来。
这里且用物理学知识来班门弄斧一下,轮子在前面几圈的辛苦积累中,动量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几乎不用多少外力,轮子凭借自身的惯性就飞速运转起来,最后腾飞。
这就是飞轮效应。
借鉴到企业中,整个企业从平庸到伟大的跨越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找出某个见证奇迹的时刻,或者某个立马见效的手段。从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他们实现成功跨越的本质原因,就是第五经理人带着团队集中发力,朝一个点一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一圈又一圈,坚持不懈。最终这股合力让轮子腾飞起来。
与此相对的是对照组公司。这些公司没有第五经理人,都是初级经理人,不愿意聚焦力量去推动轮子,他们的热爱总是多变,朝令夕改,力不往一处使。他们的心态是通过多搞事情、虚张声势等动作来碰运气,看轮子能不能转起来。
由于他们方向多变,力被分散,朝完全不同的方向去推轮子,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努力没能形成合力,连续的挫败耗干了员工的士气。
这叫内耗。
管理者应该时刻警觉,团队是否正在内耗。
这就是《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部分内容。这本书有26万字,今天听了黎远会长的精彩分享,且以六千字简单概括部分内容。期间会长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重要信息:商业受精卵。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最开始,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这个受精卵就是生命的第一个细胞,然后不断分裂、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一份好的事业,最初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开始,这个受精卵就是“商业受精卵”,我们称它为a。
受精卵经过n次分裂之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就是一份完善的事业。也就是:
aⁿ
那么这个a是什么呢?
用一个最简单的闭环来解释:客户和产品。
这里提到另一个关键词:硅谷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来自硅谷的一种流行的创新方法论。
硅谷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
硅谷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有三个关键词:
最小可用品、用户反馈、快速迭代。
最小可用品,是指将创业者或者新产品的创意用最简洁的方式开发出来。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的被客户感知到,有助于激发客户的意见。通常最小可用品有四个特点:体现了项目创意、能够测试和演示、功能极简、开发成本最低甚至是零成本。
客户反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取针对该产品的建议。通过客户反馈渠道了解关键信息如:客户对产品的整体感觉、客户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功能点、客户认为需要添加的新功能点、客户认为应该改变的功能点等等。
对于精益创业者而言,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客户而进行,产品开发中的所有决策权都交给用户,因此,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客户反馈,就不能称为精益创业。
快速迭代,是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相比传统行业创业,互联网公司的更新迭代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因为客户需求变化很快,任何产品都没办法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
快速迭代最优秀的案例非微信莫属。微信从2011年1月21日推出开始,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更新频率。
在中国商业环境,初创企业、中小企业非常适合硅谷精益创业。但是依旧有很多企业、很多初级经理人,认知水平不够,没有来跟我们琅琊阁学习,往市场投一个产品的思路是反着来:
我觉得这个产品不错,赶紧设计量产,抓紧占领市场,生产它一百万个。然后信心满满地推向市场,销售。客户一看,WC,什么玩意?送给我都不要。
老板傻眼了,产品卖不出去,完犊子了。很多企业就是这么倒下的。
所以,建议朋友们创业,特别是没有大资金背景的草根创业,一定要吃透、执行硅谷精益创业精神。
幻影哥过去用了十年时间创业,完成他的草根逆袭。以前幻影哥跟我分享过他的创业史,结合今天黎远会长讲的,这不就是,硅谷精益创业的精神吗?
优秀!
最后,插播几张图片,黎远会长对哲学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