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号,黎远会长也给我们公布了三月份书童计划必读书目,那就是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著《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什么是心流?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作者在书里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今晚我看了本书第一章第一部分:人何时最幸福?
作者通过花费长达25年的时间研究,发现:幸福主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可以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我并不喜欢照搬理论来写读后感,我更喜欢写自己思考的结果。
人何时最幸福?我觉得这是一种觉悟,这种觉悟,跟内心的修持,也就是信仰,有很大关系。
在我过去这几十年里,我有好多时刻是感觉到幸福的:
逢年过节跟父母老婆在一起吃饭聊天;
开车出门后庆幸自己能安然无恙回到家,庆幸那么多出车祸的人群里没有我;
庆幸自己和家人都健健康康,没有重大疾病;
……
曾经有人问我说,宗教信仰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拿礼拜佛就是求富贵,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交换甚至是贿赂。
我认为一点没错。我说,我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不管是信仰佛教还是其他教派,最本质的需求就是,让人获得心理上的归属、让人内心得到安乐、让人心灵得到洁净,这个状态下,做事有分寸有底线,对生活的一切追求有个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足常乐)。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其实是可以换一种心态去看的,这个时候看到的可能是另一种好的结果。这里面的底层逻辑是,因为你太在乎得与失,所以才会感受到种种的不幸。大部分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其实是可以忽略的,假如能够做到,那么这些无所谓的不幸也伤害不了你。
曾仕强教授说,要相信老天给你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们要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自己真正的大是大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避免很多无所谓的不幸伤害。
真正的信仰是让人内心安乐的,让人获得幸福的。有调查发现,信仰宗教的人,会觉得更加幸福,更加健康、长寿,更不易自杀,更不易遭受抑郁的困扰。
如果一个人不靠信仰支持,试图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很可能会从极致的生理快乐,或社会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事物着手。因此,财富、权势与性就成为他们奋斗的主要目标。然而这些并不能改善生活品质——唯有直接控制体验感受,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此时此刻中汲取快乐,才能克服障碍,得到满足。
人何时最幸福,我觉得就是:知足常乐。对生活中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予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你会觉得,这很幸福。